中国科技史杂志杂志社
 
/ / /
 
 
期刊名称:中国科技史杂志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国内刊号:CN:11-5254/N
国际刊号:ISSN:1673-1441
出刊日期:季刊
期刊级别:
(2021)复合影响因子:0.3
(2021)综合影响因子:0.25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21)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21-2022年度)(扩展版)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21-2022)来源期刊(扩展版)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2020年版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曾用刊名:中国科技史料
《中国科技史杂志》(原《中国科技史料》)简介
编者按:2000年6月,在本刊创刊20周年之际,自创刊时即担任编委并在1988-1996年主持该刊工作的林文照研究员撰写了《回顾与展望》(本刊,2000年第2期)一文。文章较为全面和系统地回顾了《中国科技史 杂志》(原《中国科技史料》)创刊的经过及其历史沿革,介绍了本刊的办刊方针和20年所刊载论文的主要内容,阐述了本刊的社会功能及其在科技史界的地位与作用。我们特选此文作为本刊的简介。
回 顾 与 展 望-纪念《中国科技史料》创刊20周年
林 文 照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今年5月是《中国科技史料》创刊20周年的纪念日。20年来,作为国内惟一系统刊载中国科学技术史料的大型学术资料性期刊,《中国科技史料》发表了大量有关中国古代特别是近现代或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及其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相互关系的史料,总字数达1100多万字,其中有不少属于深度挖掘或带有抢救性质的内容,颇为珍贵。《中国科技史料》的累累硕果已为中国学术界所瞩目,在世界科技史界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今天在纪念她的20华诞之时,回顾她的光辉历程,不免会对80年代初期那些开辟草莱、扎实工作的创建者...查看详情
 
/ 稿 / /
 
一、本刊是中国惟一以中国近现代科技史为核心、研究性与资料性并重的国家级学术刊物。1980年5月创刊,原名《中国科技史料》,邓小平同志题写刊名;2005年变更现名。现为季刊,逢3、6、9、12月出版。
二、本刊的宗旨是搜集、抢救、整理和研究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尤其是近100年来的科学技术史料;通过对学科史、科研机构、人物以及科技发展与文化、社会、经济、军事、政治等方面的互动关系的研究,揭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为中国现代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服务。
三、本刊主要发表有关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的研究性与史料性文章、书评和学术信息,要求史料翔实,观点明确,论证严谨,文字洗练。文章应有新发现、新材料、新见解或新方法。来稿字数(含注释和参考文献)至多为1.5万字,尤其欢迎短小精悍的文稿。
四、主要栏目
研 究 科学史的研究论文。
综 述 有关学科史、某一研究专题的研究回顾与展望,以及科学史的研究与教学机构历程的概述。
自述与回忆 科学家、发明家、工程技术专家、实业家和科技教育家的回忆录、自述和自传等。
访 谈 科学技术专家与管理者以及他们的同事、学生、亲友和其他相关人士等的访谈录;某一学科、学派或某一事件的专题采访等。强调史料的新颖与细致。
资 料 未公开发表的手稿、档案、内部资料等原始文献以及罕见的出版物,全文或节选,可增加必要的注释和评述。
图 像 以图片为中心的图文结合的科技史论述。图片以稀见者为贵。
书 评 对国内外公开出版的与科学技术史相关书籍进行评介。
信 息 国内外重要学术活动简报和纪要等。
五、撰稿要求与格式 请遵循本刊《征稿简则》,不必寄送纸质本。
六、版权:(1)本刊只接受专投本刊且未公开发表的稿件,不接受任何已公开发表(含网络)的稿件,来稿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2)本栏采用的稿件将同时以纸、网络和光盘三种形式发表。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稿酬一次性给付,并赠当期刊物一册和抽印本若干。(3)来稿一经本刊发表,版权即归本刊所有,作者享有非专有权。
七、处理时限:编委会收到稿件后,将立即回信确认。稿件将送专家审阅,一般需3个月作者才能收到录用与否的通知。作者收到修改意见通知后,须20天内将修改稿及电子文本寄回编辑部。若稿件寄到4个月后没有收到编辑部处理意见,作者可另行处理。
八、通讯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技史杂志》编辑部,邮政编码:100190。
点击在线投稿

 
/ / /
 
/ / /
 
 
/ / /
 
 
 
 

(c)2008-2018 聚期刊

 

本站产品最终解释权归JUQK.NET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